2003年1月“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6:38 编辑整理:宁夏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6章 社会态度

  

  ※2、论述:态度形成的过程:

  ①依从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行为不是自己愿意这样做,而是迫于外界强制性的压力所采取的一时性的行为。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依从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个体生活的早期,他的态度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依从。

  ②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认同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实际上,我们正是用其它社会角色的态度、观点等作为参照物,来指导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③内化是态度形成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知道,每个团体都有有求其成员遵守的规则,其中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违反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社会不可能对所有的活动都制定出规则,因此大家还要学会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社会的期望来行动。

  3、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学习论的基本假设是:态度与其它习惯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联想、强化、模仿。

  4、诱因论把态度的形成看成是对利益或损失的衡量过程,并在衡量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具体形式有:认知反应论和预期价值论

  「※」5、 海德1958提出的平衡理论的假设主要由两个:

  ①强调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趋向平衡的压力”,根据这一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彼此适应,构成一幅明显的、一贯的及有意义的生活图画,驱使人们朝向平衡的主要动机是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与人际关系。

  ②不平衡结构趋向于转变成平衡结构,这个假设是平衡理论的核心。不平衡的系统会产生态度改变的压力,直至达到平衡,这种压力才会消失。海德用P—O—X模型说明了它的平衡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个体,O代表另一个个体,X代表另一个事件。

  ③平衡结构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结构则为负。

  ④达到平衡的方法很多,平衡理论经常采用最小付出原则来预测改变的方向。这一原则指的是,在最终平衡的目的下,人们以改变最少的方式去处理。

  6、费斯汀格1957的失调理论。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

  1、整个说服模型由4部分组成:外部刺激、目标对象、作用过程及结果。

  2、传播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的专业程度、他的可靠性、他的受欢迎程度。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

  「※」论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及减少失调的方法。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费斯汀格提出,并成为以后许多理论的基础,他指出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

  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4种:

  1、改变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 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改变行为 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第7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念

  ◎1、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2、人际关系的基础:需要的满足与否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础。

  「※」3、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法

  ①测量人际关系常用的是莫里诺1934年提出的社会测量法。

  ②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③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团体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

[1]        

本文标签:宁夏自考 教育类 2003年1月“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nxzk.nx.cn

本文地址:http://www.nxzk.nx.cn/jyl846/4839.html



关注宁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宁夏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宁夏自考便捷服务

2003年1月“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日期:2018-05-23 12:26:38  整理:宁夏自考网  浏览(

  第6章 社会态度

  

  ※2、论述:态度形成的过程:

  ①依从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行为不是自己愿意这样做,而是迫于外界强制性的压力所采取的一时性的行为。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依从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个体生活的早期,他的态度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依从。

  ②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认同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实际上,我们正是用其它社会角色的态度、观点等作为参照物,来指导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③内化是态度形成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知道,每个团体都有有求其成员遵守的规则,其中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违反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社会不可能对所有的活动都制定出规则,因此大家还要学会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社会的期望来行动。

  3、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学习论的基本假设是:态度与其它习惯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联想、强化、模仿。

  4、诱因论把态度的形成看成是对利益或损失的衡量过程,并在衡量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具体形式有:认知反应论和预期价值论

  「※」5、 海德1958提出的平衡理论的假设主要由两个:

  ①强调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趋向平衡的压力”,根据这一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彼此适应,构成一幅明显的、一贯的及有意义的生活图画,驱使人们朝向平衡的主要动机是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与人际关系。

  ②不平衡结构趋向于转变成平衡结构,这个假设是平衡理论的核心。不平衡的系统会产生态度改变的压力,直至达到平衡,这种压力才会消失。海德用P—O—X模型说明了它的平衡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个体,O代表另一个个体,X代表另一个事件。

  ③平衡结构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结构则为负。

  ④达到平衡的方法很多,平衡理论经常采用最小付出原则来预测改变的方向。这一原则指的是,在最终平衡的目的下,人们以改变最少的方式去处理。

  6、费斯汀格1957的失调理论。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

  1、整个说服模型由4部分组成:外部刺激、目标对象、作用过程及结果。

  2、传播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的专业程度、他的可靠性、他的受欢迎程度。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

  「※」论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及减少失调的方法。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费斯汀格提出,并成为以后许多理论的基础,他指出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

  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4种:

  1、改变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 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改变行为 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第7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念

  ◎1、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2、人际关系的基础:需要的满足与否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础。

  「※」3、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法

  ①测量人际关系常用的是莫里诺1934年提出的社会测量法。

  ②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③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团体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

[1]        

本文标签:宁夏自考 教育类 2003年1月“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nxzk.nx.cn

本文地址:http://www.nxzk.nx.cn/jyl846/4839.html


关注宁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宁夏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