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下)

发布日期:2019-07-27 15:26:01 编辑整理:宁夏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  )

A.’扩大再生产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再生产理论 

D.劳动价值学说

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 )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沃尔什

D.丹尼森

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  )

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B.精神生活的需求

C.物质生活需求 

D.社会地位需求

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 )

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

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托夫勒

D.奈斯比特

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

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

C.提高劳动力报酬

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

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  )

A.国家投资

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

C.个人教育投资

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

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  )

9ti.png

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

A.5.7% B.6.1010

C.4.0% 

D.5.0%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  )

A.职工福利费

B.奖金

C.工资 

D.业务费

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  )

A.教师利用率 

B.教师平均课时数

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

D.教师平均班级数

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  )

A.有限性

B.适当性

C.整体性

D.不可分性

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  )

A.余数分析方法

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C.现值折算法

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

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

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

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

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投资

 

17.教育级别结构

18.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2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

22.舒尔茨认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23.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4.概述我国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使用的分配与使用情况。

25.简述我国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针对我国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存在的问题,论述如何进行教育结构的改革和调整。

27.论述中国生均教育投资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经济学的萌芽。教育经济学首先产生于西方社会,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因此答案是A。

2.C【解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论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

3.A【解析】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投资》是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作,“人力资本”概念由他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沃尔什是最早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人。正确答案是A。

4.A【解析】人的需求涉及许多方面,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是出于受教育后个人所能够带来的预期收益,包括精神生活的需求、物质生活的需求、社会地位需求。选项A属于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

5.★D【解析】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矛盾及调节机制。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教育需求与个体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供给与教育结构需求间的矛盾。因此,正确答案是D。

6.A 【解析】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马克思,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选项C托夫勒、D奈斯比特论述的是“知识经济”的概念。

7.D 【解析】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教育对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上,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选项A、B、C过于片面化。

8.B【解析】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由两大部分组成: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选项A、C、D是从投资主体角度来说的。

9.A【解析】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普及率高低是发展规模指标,实施义务教育人口总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选项A是正确的。

10.★A【解析】世界平均水平为5.7%,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6.1%,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4.0%,亚洲各国平均水平为5.0%。正确答案是A。选项C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4年、2008年的真题中都考查过。

11.D【解析】教育财力构成,一般由个人消费部分和公用消费部分组成。选项A、B、C都属于个人消费,选项D属于公用消费。

12. A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包括:教师平均课时数、教师平均课程门数、就是平均班级数。选项A教师利用率是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的分项指标之一。

13.★D【解析】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体现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可分性。教育规模经济形成的条件是考查热点:2004年、2006年分别以论述题的形式给予考查,2007年以简答题形式给予考查,2008年以选择题的形式给予考查。

14.C【解析】余数分析方法是舒尔茨提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是丹尼森提出的,“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是萨卡罗普洛斯。现值折算法是沃尔什提出的,正确答案是C。

15.A【解析】一个学校办得好坏,教师劳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是建立新的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议。

二、名词解释题

16.教育投资即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7.教育级别结构也可称教育程度结构。主要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目前我国的教育级别结构一般分为四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18.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

2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三、简答题

21.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

答: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科学成果,是科学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说,教育是科学知识传递和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

22.舒尔茨认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舒尔茨认为,教育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1)工资的差别主要由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个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平衡状态;

(2)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

(3)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增加。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

A.劳动价值学说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

C.按劳分配原则 

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

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

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 )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 )

A.多效性产业

B.第三产业

C.专业性产业

D.独立性产业

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

C.经济发展中地区

D.贫困地区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

A.公务费

B.业务费

C.设备购置费

D.人员补助工资

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

A.相对迟缓

B.相对滞后

C.超前速度增长

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

A.地方政府 

B.国家或中央政府

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

A.教育物质成本

B.教育社会成本

C.教育直接成本

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

12ti.png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 

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

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

A.呈下降趋势

B.呈上升趋势

C.呈稳定趋势

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

A.教育个人收益

B.教育经济效率

C.教育社会效益

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效率

17.★人力资本

18.教育的个人需求

19.教育投资结构

20.教育机会成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2.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2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24.简述美国科恩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

25.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中丹尼森的主要观点与舒尔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7.论述中国教育投资历史经验。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形成时期,对教育经济学进行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舒尔茨

B.丹尼森

C.汉森

D.韦锥

2.马克思“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时代传授和积累”这一科学论断概括说明了(  )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C.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D.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3.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的关系是(  )

A.决定性关系

B.包含关系

C.反比例关系

D.正比例关系

4.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

A.教育成本

B.人力资本

C.知识经济

D.教育收益

5.西方称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的三派理论不包括(  )

A.筛选假设理论

B.社会化理论

C.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6.揭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阐释(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B.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C,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

D.教育与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7.“经合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正式使用“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不包括(  )

A.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

B.“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

C.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概括

D.“经合组织”是国际权威机构

8.★目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 )

B.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A.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C.政府分配方式

D.市场经济配置方式和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9.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是通过(  )

A.教育的社会税收

B.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单位的减免税

10.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固定资产累计额的比例,反映了(  )

A.基础教育的进步程度

B.国家对教育的进步程度

C.国家对教育支持和优先程度 

D.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11.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1986年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主要是指(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12.教育规模经济是指(  )

A.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来源:考试大

B.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

C.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

D.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生人数增加而上升的情况

13.教育经济效益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直接表现形式,另一种为(  )

A.教育成果表现形式

B.教育结果表现形式

C.最终表现形式 

D.间接表现形式

14.教育经济效益的特有特点不包括(  )

A.直接性

B.长效性

C.多效性

D.条件性

15.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指标中的绝对值公式为(  )

A.国民收入增长额×平均教育收益率 

B.国民收入增长额/平均教育收益率

C.教育收益/教育成本

D.教育收益总额一教育成本总额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条件

17.教育直接成本

18.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

19.教育适度规模

20.教育收益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概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22.★简述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2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配置教育资源?

24.简述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

25.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及调节。

2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特点和困难

参考答案:

教育经济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科形成阶段的代表任务。丹尼森提出“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在具体计算方法上,更加细致和确切,对教育经济学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A【解析】马克思这一论断,阐述的是工人阶级再生产中所包括的技能的传授,说明的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他选项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

3.D【解析】劳动复杂程度是由具体劳动性质决定的,与它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关系。

4.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力资本的内涵。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5.D【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三种思潮和理论,即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这些理论从观点、方法到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含义都与人力资本理论有关,因此被称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答案D不属于,是正确答案。

6.D【解析】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解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阐释教育与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即教育与国民收入增长率、教育与社会总产值增长率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D。

7.D【解析】“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包括: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概括。选项D具有一定迷惑性,说明的只是以“经合组织”为标志的一个客观原因,并不是标志之一。

8.★D【解析】教育资源配置受制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不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则不同。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即计划经济配置方式和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9.B【解析】选项D是教育投资的社会间接来源。选项A、B、C都是教育投资的来源,但教育费附加是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

10.C【解析】教育投资量的分配,反映了一国教育经费使用方向。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固定资产累计额的比例反映了国家对教育支持和优先程度。选项D是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所反映的。正确答案是C。

11.C【解析】单一国家承担教育成本,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约翰·斯通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他主张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学生、父母、纳税人和学校四方面分担。

12. C【解析】选项A、B、D指的都是教育规模不经济。选项C是指教育规模经济。

13.C(【解析】最终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投资增长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额,在整个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直接表现形式和间接表现形式是教育经济效益的两种表现形式。

14.A【解析】教育经济效益不具有直接性,相反,具有的是间接性,因为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15.A【解析】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指标分为绝对值和相对值。此题考查的是识记,正确答案是A。

二、名词解释题

16.教育经济条件即教育投资、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资源等。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7.教育直接成本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包括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18.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是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中,义务教育投资比例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19.教育适度规模是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

20.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公式:教育收益率=教育收益/教育成本×100%。

三、简答题

21.概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答: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有相似性,又有区别性。

(1)其相似性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第二,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第三,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产品。

(2)其区别性表现在:第一,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被集成,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一般是不能被转让和集成的;第二,人力资本比起物力资本来说,本身还具有许多特征,如间接性、高效性、延效性、多效性和易流性等。

22.★简述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有这样几点:

(1)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意义。

(2)必须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包括网络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在职培训体系。

(3)改革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生产结构相适应。

(4)改革教育内容使之适应经济建设和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5)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配置教育资源?

答:(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依然是政府。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经济主体都可成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者。

(3)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优点是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协调供求,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24.简述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

答: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统计计算企业中职工接受教育数量,即职工受教育面。

(2)统计计算企业受教育职工生产定额的增长指数。

(3)统计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的增长额。

(4)统计计算企业相应时期职工教育投资额。

(5)计算企业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

(6)计算职工教育的效益。

25.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是什么?

答:规定教师工作量是组织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1)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加强教师管理。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尺度,学校管理着可以依据这个尺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规定了教师完成一定工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这样就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使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

(3)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劳动报酬挂钩,可以促进教师从切身的物质利益的角度去关心自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推动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论述题

2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及调节。

答:市场经济的发展派生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而劳动力供需矛盾必然派生出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矛盾的呈现和调节具体阐述如下:

(1)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教育需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和公民个人要求接受教育的范围和程度扩大。个人教育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为社会就业压力,社会经济收益的诱惑,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教育要满足这一膨胀的需求必须加大教育供给。从目前中国经济示例来看,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一矛盾。

(2)教育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一则表现为社会教育需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二则还表现在教育供给与教育结构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教育供给也就很难准确调整好教育级别结构和专业结构,使其完全适应教育结构的需求。调节这一矛盾,应该改善教育供给匮缺的状态,加大教育供给力度,逐步使教育供给满足或适应教育需求;积极引导教育需求,使教育需求符合教育供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领域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调节双重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二是如何调节这一矛盾。可以把两个方面相结合,针对矛盾所在,阐述调节矛盾的主要方法。如能有自己的想法,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2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特点和困难。

答:由于教育经济效益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汁量方法的特点,也给教育经济效益计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计量教育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必须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其二,必须保证所培养的各种劳动力能够择业与就业,参加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其三,尽可能做到分配上人尽其才,学有专用,专业对口。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进一步考虑具体的计算模式和计算方法。

(2)教育经济效益在计算上只能求得近似值,计算不会十分精确。主要原因是:①教育经济效益并非独立存在,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它的收益是与劳动者的报酬混杂在一起的,因而难以准确计量;②人的劳动能力是与人的工龄、年龄、性别以及思想和身体紧紧相关联的,很难准确计算教育单独的经济功能;③教育具有双重职能,既有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的职能,,又有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二者很难截然划开。

这是一个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者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

【解析】解答此题,同样要关注两个方面:教育经济计量方法的特点,以及这一特点所产生的原因。回答时应该注意全面、周密。

本文标签:宁夏自考 经济类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nxzk.nx.cn

本文地址:http://www.nxzk.nx.cn/jingji/21864.html



关注宁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宁夏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宁夏自考便捷服务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下)

日期:2019-07-27 15:26:01  整理:宁夏自考网  浏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  )

A.’扩大再生产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再生产理论 

D.劳动价值学说

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 )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沃尔什

D.丹尼森

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  )

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B.精神生活的需求

C.物质生活需求 

D.社会地位需求

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 )

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

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托夫勒

D.奈斯比特

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

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

C.提高劳动力报酬

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

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  )

A.国家投资

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

C.个人教育投资

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

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  )

9ti.png

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

A.5.7% B.6.1010

C.4.0% 

D.5.0%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  )

A.职工福利费

B.奖金

C.工资 

D.业务费

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  )

A.教师利用率 

B.教师平均课时数

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

D.教师平均班级数

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  )

A.有限性

B.适当性

C.整体性

D.不可分性

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  )

A.余数分析方法

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C.现值折算法

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

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

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

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

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投资

 

17.教育级别结构

18.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2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

22.舒尔茨认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23.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4.概述我国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使用的分配与使用情况。

25.简述我国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针对我国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存在的问题,论述如何进行教育结构的改革和调整。

27.论述中国生均教育投资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经济学的萌芽。教育经济学首先产生于西方社会,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因此答案是A。

2.C【解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论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

3.A【解析】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投资》是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作,“人力资本”概念由他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沃尔什是最早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人。正确答案是A。

4.A【解析】人的需求涉及许多方面,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是出于受教育后个人所能够带来的预期收益,包括精神生活的需求、物质生活的需求、社会地位需求。选项A属于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

5.★D【解析】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矛盾及调节机制。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教育需求与个体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供给与教育结构需求间的矛盾。因此,正确答案是D。

6.A 【解析】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马克思,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选项C托夫勒、D奈斯比特论述的是“知识经济”的概念。

7.D 【解析】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教育对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上,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选项A、B、C过于片面化。

8.B【解析】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由两大部分组成: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选项A、C、D是从投资主体角度来说的。

9.A【解析】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普及率高低是发展规模指标,实施义务教育人口总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选项A是正确的。

10.★A【解析】世界平均水平为5.7%,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6.1%,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4.0%,亚洲各国平均水平为5.0%。正确答案是A。选项C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4年、2008年的真题中都考查过。

11.D【解析】教育财力构成,一般由个人消费部分和公用消费部分组成。选项A、B、C都属于个人消费,选项D属于公用消费。

12. A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包括:教师平均课时数、教师平均课程门数、就是平均班级数。选项A教师利用率是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的分项指标之一。

13.★D【解析】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体现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可分性。教育规模经济形成的条件是考查热点:2004年、2006年分别以论述题的形式给予考查,2007年以简答题形式给予考查,2008年以选择题的形式给予考查。

14.C【解析】余数分析方法是舒尔茨提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是丹尼森提出的,“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是萨卡罗普洛斯。现值折算法是沃尔什提出的,正确答案是C。

15.A【解析】一个学校办得好坏,教师劳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是建立新的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议。

二、名词解释题

16.教育投资即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7.教育级别结构也可称教育程度结构。主要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目前我国的教育级别结构一般分为四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18.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

2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三、简答题

21.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

答: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科学成果,是科学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说,教育是科学知识传递和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

22.舒尔茨认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舒尔茨认为,教育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1)工资的差别主要由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个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平衡状态;

(2)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

(3)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增加。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

A.劳动价值学说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

C.按劳分配原则 

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

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

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 )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 )

A.多效性产业

B.第三产业

C.专业性产业

D.独立性产业

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

C.经济发展中地区

D.贫困地区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

A.公务费

B.业务费

C.设备购置费

D.人员补助工资

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

A.相对迟缓

B.相对滞后

C.超前速度增长

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

A.地方政府 

B.国家或中央政府

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

A.教育物质成本

B.教育社会成本

C.教育直接成本

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

12ti.png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 

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

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

A.呈下降趋势

B.呈上升趋势

C.呈稳定趋势

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

A.教育个人收益

B.教育经济效率

C.教育社会效益

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效率

17.★人力资本

18.教育的个人需求

19.教育投资结构

20.教育机会成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2.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2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24.简述美国科恩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

25.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中丹尼森的主要观点与舒尔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7.论述中国教育投资历史经验。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形成时期,对教育经济学进行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舒尔茨

B.丹尼森

C.汉森

D.韦锥

2.马克思“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时代传授和积累”这一科学论断概括说明了(  )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C.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D.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3.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的关系是(  )

A.决定性关系

B.包含关系

C.反比例关系

D.正比例关系

4.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

A.教育成本

B.人力资本

C.知识经济

D.教育收益

5.西方称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的三派理论不包括(  )

A.筛选假设理论

B.社会化理论

C.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6.揭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阐释(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B.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C,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

D.教育与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7.“经合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正式使用“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不包括(  )

A.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

B.“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

C.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概括

D.“经合组织”是国际权威机构

8.★目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 )

B.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A.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C.政府分配方式

D.市场经济配置方式和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9.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是通过(  )

A.教育的社会税收

B.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单位的减免税

10.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固定资产累计额的比例,反映了(  )

A.基础教育的进步程度

B.国家对教育的进步程度

C.国家对教育支持和优先程度 

D.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11.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1986年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主要是指(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12.教育规模经济是指(  )

A.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来源:考试大

B.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

C.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

D.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生人数增加而上升的情况

13.教育经济效益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直接表现形式,另一种为(  )

A.教育成果表现形式

B.教育结果表现形式

C.最终表现形式 

D.间接表现形式

14.教育经济效益的特有特点不包括(  )

A.直接性

B.长效性

C.多效性

D.条件性

15.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指标中的绝对值公式为(  )

A.国民收入增长额×平均教育收益率 

B.国民收入增长额/平均教育收益率

C.教育收益/教育成本

D.教育收益总额一教育成本总额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条件

17.教育直接成本

18.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

19.教育适度规模

20.教育收益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概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22.★简述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2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配置教育资源?

24.简述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

25.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及调节。

2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特点和困难

参考答案:

教育经济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科形成阶段的代表任务。丹尼森提出“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在具体计算方法上,更加细致和确切,对教育经济学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A【解析】马克思这一论断,阐述的是工人阶级再生产中所包括的技能的传授,说明的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他选项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

3.D【解析】劳动复杂程度是由具体劳动性质决定的,与它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关系。

4.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力资本的内涵。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5.D【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三种思潮和理论,即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这些理论从观点、方法到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含义都与人力资本理论有关,因此被称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答案D不属于,是正确答案。

6.D【解析】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解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阐释教育与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即教育与国民收入增长率、教育与社会总产值增长率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D。

7.D【解析】“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包括: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概括。选项D具有一定迷惑性,说明的只是以“经合组织”为标志的一个客观原因,并不是标志之一。

8.★D【解析】教育资源配置受制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不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则不同。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即计划经济配置方式和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9.B【解析】选项D是教育投资的社会间接来源。选项A、B、C都是教育投资的来源,但教育费附加是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

10.C【解析】教育投资量的分配,反映了一国教育经费使用方向。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固定资产累计额的比例反映了国家对教育支持和优先程度。选项D是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所反映的。正确答案是C。

11.C【解析】单一国家承担教育成本,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约翰·斯通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他主张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学生、父母、纳税人和学校四方面分担。

12. C【解析】选项A、B、D指的都是教育规模不经济。选项C是指教育规模经济。

13.C(【解析】最终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投资增长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额,在整个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直接表现形式和间接表现形式是教育经济效益的两种表现形式。

14.A【解析】教育经济效益不具有直接性,相反,具有的是间接性,因为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15.A【解析】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指标分为绝对值和相对值。此题考查的是识记,正确答案是A。

二、名词解释题

16.教育经济条件即教育投资、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资源等。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7.教育直接成本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包括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18.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是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中,义务教育投资比例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19.教育适度规模是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

20.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公式:教育收益率=教育收益/教育成本×100%。

三、简答题

21.概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答: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有相似性,又有区别性。

(1)其相似性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第二,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第三,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产品。

(2)其区别性表现在:第一,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被集成,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一般是不能被转让和集成的;第二,人力资本比起物力资本来说,本身还具有许多特征,如间接性、高效性、延效性、多效性和易流性等。

22.★简述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有这样几点:

(1)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意义。

(2)必须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包括网络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在职培训体系。

(3)改革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生产结构相适应。

(4)改革教育内容使之适应经济建设和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5)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配置教育资源?

答:(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依然是政府。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经济主体都可成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者。

(3)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优点是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协调供求,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24.简述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

答: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统计计算企业中职工接受教育数量,即职工受教育面。

(2)统计计算企业受教育职工生产定额的增长指数。

(3)统计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的增长额。

(4)统计计算企业相应时期职工教育投资额。

(5)计算企业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

(6)计算职工教育的效益。

25.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是什么?

答:规定教师工作量是组织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1)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加强教师管理。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尺度,学校管理着可以依据这个尺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规定了教师完成一定工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这样就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使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

(3)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劳动报酬挂钩,可以促进教师从切身的物质利益的角度去关心自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推动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论述题

2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及调节。

答:市场经济的发展派生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而劳动力供需矛盾必然派生出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矛盾的呈现和调节具体阐述如下:

(1)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教育需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和公民个人要求接受教育的范围和程度扩大。个人教育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为社会就业压力,社会经济收益的诱惑,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教育要满足这一膨胀的需求必须加大教育供给。从目前中国经济示例来看,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一矛盾。

(2)教育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一则表现为社会教育需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二则还表现在教育供给与教育结构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教育供给也就很难准确调整好教育级别结构和专业结构,使其完全适应教育结构的需求。调节这一矛盾,应该改善教育供给匮缺的状态,加大教育供给力度,逐步使教育供给满足或适应教育需求;积极引导教育需求,使教育需求符合教育供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领域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调节双重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二是如何调节这一矛盾。可以把两个方面相结合,针对矛盾所在,阐述调节矛盾的主要方法。如能有自己的想法,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2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特点和困难。

答:由于教育经济效益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汁量方法的特点,也给教育经济效益计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计量教育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必须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其二,必须保证所培养的各种劳动力能够择业与就业,参加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其三,尽可能做到分配上人尽其才,学有专用,专业对口。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进一步考虑具体的计算模式和计算方法。

(2)教育经济效益在计算上只能求得近似值,计算不会十分精确。主要原因是:①教育经济效益并非独立存在,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它的收益是与劳动者的报酬混杂在一起的,因而难以准确计量;②人的劳动能力是与人的工龄、年龄、性别以及思想和身体紧紧相关联的,很难准确计算教育单独的经济功能;③教育具有双重职能,既有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的职能,,又有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二者很难截然划开。

这是一个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者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

【解析】解答此题,同样要关注两个方面:教育经济计量方法的特点,以及这一特点所产生的原因。回答时应该注意全面、周密。

本文标签:宁夏自考 经济类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nxzk.nx.cn

本文地址:http://www.nxzk.nx.cn/jingji/21864.html


关注宁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宁夏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